Search

【為何孩子明明都知道卻做不到】
#或是明明做得到為何會時常派企

週日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為何孩子明明都知道卻做不到】
#或是明明做得到為何會時常派企

週日晚間是我與夥伴線上讀書會的日子,也是爸爸陪伴孩子們睡覺的日子,唯可還是一如往常(?)的跑出房間,在旁邊閒晃和做他自己的事,不過昨晚的他很堅持要我進房間陪他睡覺。

「媽媽雖然下課了,不過還有工作要做喔! 做完我就會進去睡覺了」

結果這個小妞就在一旁重金屬哭鬧,用超有穿透力的哭加尖叫轟炸我的耳朵,最後哭到睡著了...明明就很累了,一直邊哭邊打哈欠還堅持不進房間去睡 (高堅持的孩子永不放棄(?))

有人可能會覺得: 孩子都哭成這樣了,你就陪他進去躺一下嘛! 其實也不是不行,不過這件事是有經過親子一起討論並得到共識,孩子其實是知道的,而他也做得到這件事,既然孩子都知道,但為什麼有時候做不到? (或是明明做得到為何還會時常派企?)

#他就是想你
他就是愛你啊! 想撒嬌,想被注意,就類似「對,我就是幼稚,才會喜歡你這麼久。 」孩子都渴望被關注,與人產生連結,可能透或正向行為也可能透過負向行為來尋求成人的注意力,如果此行為可以得到特殊的回應以及特別的待遇,他可能就會形成一種常態,類似的行為以及狀況就會重複的上演。

#他就是想要
要什麼? 要自己決定的主權。我們得先承認一件事,就是我們無法勉強孩子做或不做任何事,我們可以提供意見以及提出邀請,但決定權在孩子身上,例如他不想去房間,就算我抱他進去,他可能還是會跑出來(只會讓我更加挫折煩躁) 我們只能決定自己要怎麼做,我個人是在不觸碰界線的情況下(不傷害自己與他人、不破壞環境) 都盡量保持彈性以及討論空間。

#他就是想哭
恩,就是沒來由地想哭一下、發洩一下,有時候事件本身不是造成情緒的主因,而只是剛好成為一個出口,將積累的壓力跟情緒釋放出來,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,都有釋放壓力以及宣洩情緒的需求,成人還可以滑手機、追劇、吃美食來療癒一下身心,而小小孩呢? 他們只能哭而已,比起成人能使用以及選擇的工具實在少很多,就多體諒一下他們吧!

而當孩子的行為與我們所預期的不一樣,成人很容易在心中產生各種評論與想法,進而形成焦慮以及壓力,我們需要對自己的念頭以及情緒保持正念,如此就能避免對此行為產生過度反應,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:

1️⃣事發當下可以透過呼吸靜觀以及身體掃描去覺察自身的感受,以及腦中浮現的各種想法,這時需要啟動我們的右腦,告訴自己想法就只是想法而已,他不一定是事實,許多對未來的擔憂也不一定會成真,將注意力拉回當下,專注與自己也與孩子連結。

2️⃣事後等冷靜下來再啟動左腦來思考,下次發生同樣或類似的狀況還可以怎麼做? 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? 孩子需要的是關注還是權力? 還有哪些工具以及資源可以使用? 想好並決定自己的做法,溫和堅定的去執行,並且告訴自己: 這都是與孩子邁向共好的必經過程,而我已經上路了。

最後還是想請各位父母大大們放輕鬆,許多事沒有我們想像中這麼嚴重,孩子不會一次當機就永遠當機,也不會因為我們走錯一步就無法挽救,只要意識還在,永遠都有機會,共勉之。

#正念育兒 #正向教養 #意識父母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